台灣子宮內膜異位症學會建議


  • 診斷
  • 對有骨盆腔疼痛 (包含經痛、性交痛、排便困難與腹瀉)、骨盆腔腫塊或不孕的婦女,應進一步評估是否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D(GPP)]

    生育年齡的女性若有週期性的非婦科臨床症狀,如:排便困難、排尿疼痛或血尿等,也應進一步評估是否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D(GPP)]

    當婦女有直腸型或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或徵兆時,陰道超音波可作為診斷首選。[A]

    懷疑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若不適宜使用陰道超音波,可改以腹部超音波或直腸式超音波。[D(GPP)]

    CA-125 可作為臨床輔助診斷的工具。[D(GPP)]

    即使病理組織結果為陰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可能性。若為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或有深層浸潤,手術時需取得組織化驗,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D(GPP)]

  • 手術
  • 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可藉手術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疼痛。若無立即生育計畫,術後應給予輔助藥物治療至少 6 個月以上,並定期追蹤以預防復發。[A]

    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為預防疼痛復發,原則上應切除卵巢囊腫 (Ovariancystectomy),而非引流 (Drainage) 或電燒 (Electrocoagulation),但須視患者是否還有生育需求給予個別評估與治療。 [A]

  • 藥物治療
  • 非荷爾蒙藥物可以NSAID或其他止痛藥減輕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疼痛。[D(GPP)]

    臨床上常使用的荷爾蒙藥物,包括:黃體素 (Dienogest [A], MPA [A], LNG-IUS [B])、複合型口服避孕藥 [B]、Androgen [A] 與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 (GnRH agonist)[A],可有效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疼痛與減少術後復發率。

    臨床醫師可依據病患偏好、副作用、藥效、費用和方便性,選擇合適的荷爾蒙療法,來緩解子宮內膜異位症伴隨的疼痛與減少術後復發率。[D(GPP)]

  • 不孕症治療
  • 為了增加自發性受孕的機會,卵巢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不孕婦女,手術應切除異位瘤包膜 (Endometrioma capsule),而非引流 (Drainage) 或電燒 (Electrocoagulation),但須視病人情況給予個別治療。[A]

    為了增加自發性受孕的機會,原則上不建議不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在術後使用輔助型荷爾蒙療法,但須視病人情況給予個別治療。[A]

    ASRM Stage I/II 不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醫師可考慮在術後 6 個月內併用卵巢促進排卵 (Ovarian stimulation) 與 IUI,以增加受孕率。[C]

    對於不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特別是輸卵管功能異常、男方不孕問題或其他治療無效,可在手術後施行 ART。[D(GPP)]

    施行 ART 前,給予患者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 (GnRH agonist),以增加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懷孕率。[B]

    施行 ART 前,切除囊腫對不孕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是否有助於提升 ART 的懷孕率尚無定論。[A]

    施行 ART 前,手術切除深層浸潤型病變,能否改善子宮內膜異位症引起的不孕,目前尚無定論。[C]